•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叉尾鸳鸯鱼(5)

    叉尾鸳鸯鱼_金鳍稀棘鳚
  • 叉尾鸳鸯鱼:别名金鳍稀棘鳚,为鲈形目、鳚科、稀棘鳚属、鳚鱼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西部,由印尼巴里岛至萨摩亚,北至琉球群岛,南至大堡礁及拉帕。台湾分布于南部、绿岛及兰屿等地海域。

    鱼体前半部分呈灰蓝色,向后逐步过渡为黄蓝色,尾鳍呈叉形。饲养时会经历一次变身。有很强的防御攻击性,用手捕捞时一定要小心,不要会被其使用毒牙攻击,咬伤。

  •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12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黄色_蓝色
    活动区域:中下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领地
    适宜温度:24.5℃±2℃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2(DH)
    寿命年限:6年
    食物饲料:杂食

  • 叉尾鸳鸯鱼形态特征 >

    体延长,稍侧扁。头顶无冠膜,无须。鳃裂下缘恰在胸鳍基上方。下颌两侧之扩大犬齿具深沟和毒腺。背鳍无缺刻,背鳍、臀鳍与尾柄相连。尾鳍截形或成梳状缘,成熟雄鱼尾鳍上下鳍条延长。头及体前部深蓝色,越往后而渐浅,体后半为黄色。头部由眼至背鳍起点下方具一蓝缘之黑斜斑,向背鳍延伸而成一短斑。背鳍鲜黄色,臀鳍前部淡蓝,后部淡黄,尾鳍淡色,上下缘鲜黄色。

  • 叉尾鸳鸯鱼饲养方法 >

    野生于泻湖或水深至约30公尺的面海礁石区。其下颌两侧之大犬齿具深沟和毒腺,以防御猎捕者之偷袭。以浮游动物及小型无嵴椎动物为食。建议150L以上活石缸单独饲养。食性杂,可投喂切碎的甲壳类动物的肉、糠虾、海虾及冷冻的植物性饵料。

  • 叉尾鸳鸯鱼雌雄分辨 >

    雄鱼通常比雌鱼大一些。

  • 叉尾鸳鸯鱼繁殖方式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x/chaweiyuanyangyu/


    • 其它相关主题

    • 黑虾虎鱼


      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头钝短。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一次变身。上下唇具锯齿缘。雄、雌鱼无冠膜,具鼻须、眶上须及颈须,皆细长型。可以帮助控制海缸中的发丝藻及线藻,但会啃食一些SPS珊瑚及贝类。

    • 班度鳚


      鱼体呈黑色,体侧带有黄色横纹,尾鳍为带黑边的蓝色。雄鱼比雌鱼要大一些,在饲养过程中会经历一次变身。饲养比较容易,非常适合新手入门。

    • 斑马鳚


      鱼体均匀分布着黑色与白色交错的横向条纹,酷似斑马因此得名。头部为鲜艳的黄色,腹部白色。对其他种类的鱼很温和,但对同类或体型相仿的鱼非常凶猛。

    • 黑线鸳鸯鱼


      虽然看起来体型并不是很大,却被称为不起眼的温柔杀手,可分泌毒液捕食猎物,这种毒素能够导致其他鱼类出现低血压情况,而低血压可能会导致鱼类失去方向和无法游动。所有鳚科都带有毒牙,被掠食者侵害时,会利用毒牙保护自己。

    • 黄鸳鸯鱼


      通体金黄,非常鲜艳,有漂亮的叉形尾鳍。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要注意,不要让他把手指伸到水里,这种鱼会把手指当作掠食者或敌人,而用毒牙进行攻击,被咬伤后会很痛。

    • 琴尾鸳鸯鱼


      有着金绿色的身体,靠近头部眼睛的位置偏绿色,黄色的叉尾如同美丽的竖琴,非常适合珊瑚缸或生态缸饲养。当被掠食者吞食时,会用带毒的牙齿咬掠食者的嘴部,逼迫掠食者将其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