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菖蒲:别名,为泽泻目、水鳖科、海菖蒲属、海草系列品种,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也有分布。野生于中潮线的海滩上。
海生、沉水草本,单子叶海草,果实可炒食。根茎有残余的老叶,叶狭线形,互生。本属仅1种。花单性异株,雄花多数,微小,包藏于一个近无柄、由2苞片组成、压扁的佛焰苞内,开花前紧闭合,成熟后雄花逸出而浮于水面开放。
多年生海水草本。须根粗壮,长10-20cm。根茎匍匐,节密集,外包有许多粗纤维状的叶鞘残体。叶带状扁平,常扭曲,全缘,先端钝圆,基部具膜质叶鞘。叶脉13-19条,近边缘的脉较粗,有30-40条气道与叶脉平行排列,此外可见细纹,常有增厚。
雌雄异株。
花期5月。雄花多数,微小。萼片白色,长圆形,先端圆,边缘反卷。花瓣白色,略宽于萼片。雄蕊3枚,白色。花粉粒圆形,结果时螺旋卷曲,中肋隆起,具明显粗毛,内有雌花1朵。花萼淡红色,花瓣白色,长条形,强烈折叠,受粉后伸展开,长为花萼的二倍,表面有蜡质,有乳头状凸起。花柱6枚,子房卵形压扁,有长毛。果实卵形,果皮上有密集二叉状附属物,不规则开裂。种子少数,具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