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状仙掌藻:别名钙藻_仙掌藻_盘状仙掌藻,为羽藻目、仙掌藻科、钙藻_仙掌藻属、海草系列品种,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如马达加斯加、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国、日本和台湾都可见,野生于低潮线附近的砂质或珊瑚碎片下。绿藻门的仙掌藻科和红藻门的珊瑚藻科的植物可将海水中游离的钙固定,在生长过后便会留下石灰质来造礁,这些可留下石灰质的藻泛称为“石灰藻”,而由藻类造的石礁便称“藻礁”。藻礁慢慢沈积成礁体,累积速率非常慢,每年0.1-0.2cm。现在因环境污染,工业区废排水放,造成不少地方的藻礁不再生长,聚集的生物也不见踪影。
绿色的含钙微藻类,在全世界热带海域均有发现,可以放入海缸中作装饰植物。因不规则的卵圆形叶片一个个地粘在一起,如钱串一般,而又名钱币藻。人工培育,需要在水族箱内补充钙肥。此外,还需足够强的光照。
植株呈亮绿色至乳白色,直立,高约13-16cm,偶可达20cm,表面光滑,有轻度钙化,质地软。藻体基部由许多纤维状细胞集合,成一球根状团,具极小固着器,以附着于坚硬的基质上。枝条扁平呈盘状,呈不规则或三叉状的叉状分歧,有节间及节之分。节部无石灰质,节间部无柄,扁平,形状变化很大,可以是楔形、倒卵形、肾形或洋梨状,无中肋,并覆有一层薄薄的石灰质,容易断裂。与仙掌藻(Halimeda_Opuntia)同属,且形态非常相似。
仙掌藻需要在其内部组织里存放大量碳酸钙,因此水里有足够的钙才保证其茁壮成长。在水族箱中比较容易饲养,很少的鱼吃它。不属于侵略性植物,不会伤害邻近的珊瑚和无脊椎动物。与其他藻类相比,对高硝酸盐及磷酸盐的忍耐力差一些,也忍受不了大的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