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血蛤(6)

    血蛤_泥蚶_金钱蛤
  • 血蛤:别名泥蚶_金钱蛤,为腹足纲、蚶科、泥蚶属、贝类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西岸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较广,且食用历史也很悠久。无出入水管,仅在泥滩表层形成相连接的两个水孔,进行海水交换和摄食。因而成蚶适宜生活在中、低潮区。南风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在清明节那天,带着煮好的血蛤上山祭祀祖宗。血蛤和北方的雪蛤是不一样的两种东西不能混淆。和滤食性动物一样,生境有大量微生物,未经杀菌消毒的血蛤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仅仅几秒到十几秒的加热,无法杀灭细菌,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爆发,就是因为半生食用血蛤引发。

    因拨开壳后可看到血一样的分物而得名。肉嫩润滑、鲜美异常,不宜多煮,宜快速烹制,否则易老涩难嚼,寡淡少味。将沙锅置于旺火,清水烧沸,放入待壳欲开时即可捞起。葱末、绍酒、姜末、酱油、胡椒粉、香油、米醋蘸而食之。

  •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5cm
    形状分类:椭圆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2℃±4℃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2(DH)
    寿命年限:13年
    食物饲料:微生物

  • 血蛤形态特征 >

    个体较小,壳长3-4cm,在泰国,有的壳长达7-8cm。泥蚶血液含血红素,呈红色。贝壳较厚,呈卵圆形。放射肋粗壮,约18-21条,肋上具明显的颗粒状结节。壳顶突出,壳表白色,被褐色薄皮,韧带角质,黑色。铰合部直,齿细密。外套膜左右对称,除在背部愈合外,其余全部游离。分三层,内层发达,边缘呈波纹状。足呈斧刃状,肥大。鳃位于足部的两侧,具呼吸和滤食功能。消化系统由口、上下唇、内外唇瓣、食道、胃、胃楯、肠、直肠、肛门构成。

  • 血蛤饲养方法 >

    营埋栖生活,但其稚贝则营附着生活。用足丝附着在表层泥土中的砂粒上。因此,苗多发生在半砂半泥的海滩上。成体后足丝消失改营埋栖生活。多在潮流畅通、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栖息。泥层埋深约0.5-1cm。血蛤为广盐性贝类,适宜比重1.015-1.018。对温度的适应性也较强,泥温0-35℃均能正常生活,高于35℃时,出现麻痹状态,40℃时则出现死亡,0℃以下出现冻伤。耐干露能力极强,在气温5-10℃可耐干露28-30天。因此,苗在长距离运输中,成活率极高。

  • 血蛤雌雄分辨 >

  • 血蛤繁殖方式 >

    卵生。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x/xuege/


    • 其它相关主题

    • 汉堡贝


      属大型的双壳贝类,贝壳颜色鲜艳,形状像扇贝,但是外套膜比较小,贝壳上有很多长刺。因展开贝壳的时候,形态酷似一个大大的汉堡包而得名。可放在家庭水族箱中作观赏贝,通常会附在水族箱的底部,不会来回移动,且对珊瑚很安全。

    • 魁蚶


      大型蚶类,肉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B12,肉嫩鲜美,血液鲜红,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佐酒名菜。古书中记载魁蚶有“令人能食、益血色、消血块和化痰积”之功效。贝壳含杂质少,除烧石灰外,也是陶瓷工业的原料。

    • 毛蚶


      重要的海产经济食用贝类,贝壳大小中等,不仅肉味鲜美,还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丰富。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火焰贝


      海洋中最美丽的贝壳类动物之一,海缸造景中的梦幻发烧品种。它中间肉体部分有两条发光体,好似霓虹灯在不停的闪烁,令人惊艳,也是潜水爱好者总会专程前往,一睹芳容。野生情况下通常隐蔽于洞穴内,非常罕见。

    • 江珧


      其后闭壳肌很发达,约占体长1/3以上,又大又圆,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其干制品即为美味海产:“江珧柱”。沿海俗语道:海参鲍鱼江瑶贝,也就是说,江瑶贝可与海参鲍鱼相媲美。

    • 褐蚶


      优质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营养价值高,是深受我国大众喜食的贝类海鲜,用酱油等调味品浸制后,味极鲜美,福州宴席视为名菜。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