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叶海龙(6)

    叶海龙_叶形海龙_枝叶海马
  • 叶海龙:别名叶形海龙_枝叶海马,为刺鱼目、海龙科、叶海龙属、海龙系列品种,原产于印度洋大洋洲西南部附近海域。

    属大型海龙品种,体色根据年龄、食物、周围环境多变,通常呈黄褐色或绿色,体表生有许多海藻叶瓣状的扁平半透明附肢,可完美的拟态海草,是不折不扣的伪装大师。是南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会、南澳大利亚的官方海洋标志。

  •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38cm
    形状分类:其他
    颜色分类:绿色_棕色
    活动区域:中下
    饲养难度:很难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0℃±2℃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3(DH)
    寿命年限:10年
    食物饲料:肉食

  • 叶海龙形态特征 >

    鱼体由骨质板组成。浅水区域的叶海龙体侧体侧条纹为粉红色,叶状附肢棕绿色,深水海域则呈灰褐色或酒红色,叶状附肢绿色、黄棕色至浅棕色,体侧纵条纹白色。澳大利亚许多人相信叶海龙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因此该种在澳大利亚的许多节日中都被当做吉祥物或象征物,其形象常出现于家居饰品、纹身及衣物的图案上。为对这种奇妙的动物进行庆祝及表达喜爱之情,叶海龙节常在南澳举行,由昆士兰州的区自治会组织,吸引了数千名参与者。

  • 叶海龙饲养方法 >

    野生于深度5-15m,有较多大型藻类的温带沿海礁石、沙床水域。性格孤僻,喜独居,很少与同种之间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也没有固定的家庭或群体,雄性和雌性叶海龙有时会一起行动,而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交配而已。方向感很强,可游到100m之外后,毫不费力地返回到原点。以糠虾及其他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为食。由于游泳能力极弱,当遇到强大洋流或暴风雨时有可能会因过度疲劳而死亡。没有牙齿和胃,因此它们几乎是在不断地进食。

  • 叶海龙雌雄分辨 >

    幼鱼体表花纹及附肢呈黑色,附肢末梢呈蓝色。

  • 叶海龙繁殖方式 >

    无明显繁殖季节。雌鱼一次产卵200-300粒,卵径4cm。同时雄性在尾部长出许多毛细血管,然后进行膨胀、起皱,形成约120个卵托,卵托在卵嵌入后会速度硬化。此时雌性会将卵转移到雄性的卵托上受精,日后由雄性携带于尾部孵化。孵化期平均6-8周。幼体吻很短,且叶状附肢较少。它们会在浅水区域依靠卵黄囊提供的营养生活2天。幼体出会在1-2年内完全发育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x/yehailong/


    • 其它相关主题

    • 强氏海龙

      强氏海龙


      头部及尾部呈蓝紫色,鱼体中部为橙色。鱼体极为细长,远看就像一只离弦之箭,相当犀利。实际其游泳能力不强,游速并不快。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清洁工,且会在天竺鲷与雀鲷常拜访的地方,设立专门的清洁站。

    • 鳄鱼海龙

      鳄鱼海龙


      与海马属一样,有可以卷曲的、没有尾鳍的尾部,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鳄鱼海龙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被用于中药的海龙品种之一。人工饲养需要提供水流较为平缓的环境,最好有大量的高等藻类以供缠绕。

    • 虎纹线海龙

      虎纹线海龙


      通过它的颜色和形态,非常容易识别。鱼体细长呈条形,背部为褐色,腹部为黄褐色,身体分布着类似于虎斑的暗纹,通常还带有蓝色斑点,眼睛下方有条纹,沿腹脊有小白鞍。

    • 澳洲叶海马

      澳洲叶海马


      全身由叶子般的附肢覆盖,外观像袋鼠、海马和海草的合并产物,是海洋鱼类中最让人惊叹的生物之一。观赏价值极高,但目前已濒临灭绝,被列为重点保护珍稀动物。

    • 克丽丝枝海马

      克丽丝枝海马


      丝枝海马属的唯一已知成员,野生于红色和棕色藻类的底部砂床,深度15m左右的珊瑚礁上。

    • 短头海马

      短头海马


      体色多变,通常呈褐色至黄色不等,在海马属的同类中,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小,头部与颈部上方分布着酷似珊瑚从的棘刺,非常特别,很好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