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炮弹鱼:别名毕加索炮弹鱼_叉斑锉鳞鲀,为鲀形目、鳞鲀科、锉鳞鲀属、炮弹系列品种,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中国南海、菲律宾至米可罗尼西亚岛附近礁岩海域。
鱼体黑白交错,斜向花纹非常丰富而美丽多彩色,如同鸳鸯身上的图案,又酷似油画布上的抽象画作。吻部有一条鲜明的黄带,做为观赏鱼的历史悠久,是挫鳞鲀属炮弹鱼的代表品种之一。会口含碎珊瑚或掘坑取乐,并发出咕咕的声音,可爱而且有趣。
珊瑚礁区穴居海水鱼类,鱼体椭圆,头大嘴尖,眼睛位于背鳍的前方并紧靠背部边缘。体色蓝绿,体中央有一块大的黑褐色斑块,周围有数条彩色条纹向背部和腹部延伸,嘴部有黄色条纹环绕,眼部有一蓝色条纹。有整理或玩耍石头的习性。有锋利的牙齿,饲养时应提供贝壳或礁石,让其磨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就近的海鲜市场上收集一些活的海胆投喂,你可以观察到这种聪明的鱼是如何将刺球一样的海胆在水中翻转过来的。
是浅海域炮弹鱼,饲养比较容易,可很快适应人工环境。肉食性,野生状态下主食海胆,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均可投喂。幼鱼基本不攻击珊瑚。但成体喜欢啃咬石珊瑚的骨骼,一来可以磨牙,二来也可以充饥。成鱼后,身上的花纹会逐渐暗淡,有些个体甚至完全脱色。用控制水质、增强饵料营养的办法维持其绚丽色彩,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建议从幼鱼开始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