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豆角(6)

    豆角_豇豆_带豆_眉豆_长豆角_长豇豆_短豇豆_饭豇豆_短荚豇豆
  • 豆角:别名豇豆_带豆_眉豆_长豆角_长豇豆_短豇豆_饭豇豆_短荚豇豆,为豆目、豆科、豇豆属、豆目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印度,因印度发现有原始习性的豇豆,因此普遍认为普通豇豆起源于印度。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豆角的适应性强,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护地种植,同时还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上市。食用的豇豆蔬菜品种很多,根据荚的皮色不同分成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红皮豇等。

    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普及程度在各类蔬菜中居第1位。嫩豆荚和豆粒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口感好,可烹炒、凉拌、炖煮、做馅,还可加工腌泡、速冻、干制、保鲜菜,加工成罐头等。干种子可煮粥、煮饭、制酱、制粉。

  •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作物分类:荚果
    味道分类:清香
    形状分类:球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较易
    适宜温度:23℃±5℃
    酸碱范围:6.6±0.4(PH)

  • 豆角作物特征 >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有时顶端缠绕状,茎近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有线纹。小叶卵状菱形,先端急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有时淡紫色,无毛。荚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线形,稍肉质而膨胀或坚实,有种子多颗。种子长椭圆形或圆柱形或稍肾形,黄白色、暗红色或其他颜色。

  • 豆角种植方法 >

    能耐高温,不耐霜冻,喜中等光照。适温20-30℃,10℃以下生长受抑制,0℃冻死,高于35℃植株早衰,品质变差。根系发达,耐旱,但要求有适量的水分,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有过多的水分。雨多、湿度大,或遇干燥的空气,容易落花、落荚。土壤范围较广,只要不是过于粘重和低洼潮湿的地块,都可以种植。适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6.2-7为宜。对肥料的要求,以磷肥为最多,钾肥次之,氮肥最少。

  • 豆角繁殖方式 >

    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直播豇豆主根深、根瘤多、茎叶茂盛,播种宜在终霜期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不宜早播,要尽量避开晚霜危害的4月底至5月初。播前1-2天在太阳下曝晒种子有利于苗齐苗全。然后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剔除霉烂、秕子及杂种后播种。每畦种2行,畦面行距40cm,株距30cm,播深3-4cm,每穴播2-3粒种子。

  • 豆角开花形态 >

    花期5-8月。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花2-6朵聚生于花序的顶端,花梗间常有肉质密腺。花萼浅绿色,钟状,裂齿披针形。花冠黄白色而略带青紫,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圆形,顶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龙骨瓣稍弯,子房线形,被毛。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z/doujiao/


    • 其它相关主题

    • 绿豆

      绿豆


      绿豆种子、茎被广泛食用,属于凉性药食,营养较为丰富。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传统绿豆制品有绿豆糕、绿豆酒、绿豆饼、绿豆沙、绿豆粉皮等。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

    • 绿豆芽

      绿豆芽


      绿豆的种子经浸泡后发出的嫩芽,食用部分主要是下胚轴。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C会增加很多,而且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人们所需的氨基酸,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七倍,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

    • 赤小豆

      赤小豆


      种子可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其利尿通淋、除湿退黄之功应用历史悠久。营养药用价值虽然很高,但医药界认为,赤小豆虽然无毒,但是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以赤小豆为营养品。

    • 决明

      决明


      决明浑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植株水土保持好材料,且适应性很强。苗叶和嫩果可食。种子产量很高,可提取蓝色染料,还是常见的中药材原料“决明子”,可清肝明目。用其叶泡茶,中老年人长期饮用,可使血压正常,大便通畅。

    • 松柳

      松柳


      高档蔬菜,可凉拌、炒、烫、作汤料。松柳菜培育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只需调节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即可生长,无需任何农药及化肥,是一种绿色无公害健康食品。药用价值上,黧豆是提取左旋多巴的重要原料之一。

    • 花生

      花生


      世界最普及,最常见的坚果零食之一,最重要的食用油原料之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花生的出油率远高于其他油料作物,高达45-50%,此外花生还可作为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花生蛋白含量25-35%,营养价值仅次于大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