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
  • 黄独(8)

    黄独_黄药_黄药子_山慈姑_零余薯_零余子薯蓣
  • 黄独:别名黄药_黄药子_山慈姑_零余薯_零余子薯蓣,为薯蓣目、薯蓣科、薯蓣属、薯蓣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日本、朝鲜、印度、缅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野生于海拔2000m以下河谷、山地、或杂木林边缘。耐阴能力特别强,从春季到冬季,一直放在室内,虽然长期没有阳光照射,仍然叶绿藤鲜。入药味苦,性平、凉、无毒。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可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黄药子对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煎剂对子宫有兴奋作用,酒浸剂对食道癌、可控制改善胃癌。

    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家庭内绿化装饰,不占地,小花盆放在柜子顶上,自上而下茎叶下垂,着绿添彩,使室内显得清静雅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盆土十分干旱和块茎放在水中,仍然能顽强的生长。花语:乡愁,8月15日生日花。

  • 颜色分类:褐色_绿色
    作物分类:药材
    味道分类:淡苦
    形状分类:球形
    光照需求:中弱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5℃
    酸碱范围:6.8±0.5(PH)

  • 黄独作物特征 >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或梨形,通常单生,每年由上一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与何首乌块根有些相似,的形状有所不同。何首乌的块根形状各式各样,有圆球形、细长形等等,奇形怪状。

  • 黄独种植方法 >

    适种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生长期超过120天、年平均降水量不低于600mm的地区。适于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好,排水良好或地势稍高的地块,pH6.5-7.5。块茎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产量高。块茎过小,种植2年才能达到采收标准。种栽应无腐烂、无病斑、芽苞完好无损。栽培简便,只要盆土湿润,每年施2-3次氮肥,即生长旺盛。小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设支架,木质、竹质、金属均可。生长快,露地缠绕棚架可达20余米,家庭阳台盆栽可达10余米。

  • 黄独繁殖方式 >

  • 黄独开花形态 >

    花期7-10月,果期8-11月。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退化雄蕊6枚。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两端浑圆,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点,无毛。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栗褐色,向种子基部延伸呈长圆形。

  •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s://sbike.cn/z/huangdu/


    • 其它相关主题

    • 猪毛菜

      猪毛菜


      幼苗及嫩茎叶可食用,是中国广大农民采食的一种传统野菜。味道鲜美、柔嫩多汁,春秋季节采取,用开水焯熟后,凉拌、做汤,也可晒干储存,吃的时候泡发。还能作为猪、牛、羊等动物的饲料。

    • 参薯

      参薯


      块茎可作为蔬菜食用,不仅可蒸、煮后直接食用,还可用来制作多种菜肴、饮品、罐头、糕点及粥羹等。既是特种蔬菜,又是滋补品,补而不滞、不燥不热,可和多种食品搭配食用,能增进食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

    • 蜀葵叶薯蓣

      蜀葵叶薯蓣


      根茎可入药,我国常见中药。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片,晒干。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可疏风祛湿,健脾消食,活血消肿。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食积饱胀,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 薯莨

      薯莨


      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我国常见的中药材料,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妇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风湿等症。

    • 叉蕊薯蓣

      叉蕊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我国较为常见的中草药植物,民间常用根茎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白带、毒蛇咬伤。人工栽培应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性强、保水排水条件好,地势稍高的地段种植。

    • 三角叶薯蓣

      三角叶薯蓣


      根状茎所含的薯蓣皂甙元,为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入药治胃病、大骨节病、风湿心脏病、下肢肌肉痉挛、疲劳过度。野生数量较为稀少,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