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别名桂圆_益智_三尺农味,为无患子目、无患子科、龙眼属、无患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中国南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野生于热带地区。1790年命名。主治气血不足、心悸不宁、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以及中老年虚弱、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有益脾、健脑的作用,亦可入药。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优良材。种子含淀粉,经适当处理后,可酿酒。
果实口感丝滑、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保健滋补品果品。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能。古代人把大个儿的龙眼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统一叫做龙眼。
常绿大型乔木,株高10-40m、胸径可达1m、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顶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至截平,几与叶轴平行,下侧窄楔尖,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15对,仅在背面凸起。
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在0-4℃的低温条件,短期内不会冻死。中国福建莆田主产区年平均气温为20-22℃,四川产地年平均气温约18℃。冬季短期低温有利于龙眼花芽的分化和形成。龙眼为阳性树种,要求阳光充足。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红砂壤、粘土,均能生长,只要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几乎各种土壤均能适应。土壤pH5.4-6.5生长最好,碱性土不宜栽种。
繁殖方法有嫁接、高压和种子育苗。由于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变异大、品质优劣参差不齐,定植后需要15-20年才能开花结果,经济效益差,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实生苗。为能保证品种优良性状和尽快投产,生产上采用嫁接育苗和高压育苗较为普遍。
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