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果:别名面包树_罗蜜树_马槟榔_面磅树,为蔷薇目、桑科、波罗蜜属、桑科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太平洋群岛及印度、菲律宾,马来群岛的热带地区,我国台湾、海南有引种栽培。1941年命名。18世纪,殖民者曾用它缓解牙买加岛饥荒。面包树木材材质轻软而粗,可制作萨摩亚人的小船,还可建造房子,可居住50年。萨摩亚人还用它的树皮做绳子和各种生活用品。面包树还适合作为观赏行道树、庭园树木栽植。。
木本粮食植物,果实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烤制过的面包果,味如面包,松软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粮。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果200颗,是产量最高的食用植物之一,是许多热带地区当地人的主食。
常绿乔木,株高10-15m。树皮灰褐色,粗厚。叶大,互生,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成熟之叶羽状分裂,两侧多为3-8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全缘,侧脉约10对。托叶大,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
面包树为热带树种,阳性植物,生长快速。需强光,耐热、耐旱、耐湿、耐瘠、稍耐阴。生育适温:23-32℃。大株不易移植。
播种:种子可随采随播,半个月左右发芽,播种法约需6-8年结果。压条:采用高压法,可在5-7月选择2-3年生的健壮枝条环割或刻伤,然后用泥土包住伤口并用薄膜包裹,并浇透水,约3个月即可剪离母体定植。分蘖:分蘖是将母树产生的分蘖苗挖出另栽,形成一个新的植株;根插一般不常采用。
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长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棒状,黄色。雄花花被管状,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雌花花被管状,子房卵圆形,花柱长,柱头2裂,聚花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绿色至黄色,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软,内面为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直径约25毫米。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