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穗谷:别名籽粒苋,为石竹目、苋科、苋属、石竹系列农作物,原产于北美洲,野生于海拔700-3000m的地区。我国内蒙、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供观赏。1753年命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含量均很高。蛋白含量甚至超过了牛奶和大豆,且脂肪含量也高于一般禾谷类作物,更可贵的是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0-80%,可预防动脉硬化,为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保健食品源。它还是优良的高产饲料作物,茎叶柔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纤维素含量低,因此,是养猪、禽的好饲料。
营养丰富,适于所有人群,有益于儿童生长,也是老年人降糖、降脂、降血压之佳品。嫩枝可供食用,上半部分枝叶,用水洗干净,沸水煮软,捞出放凉,把水攥干后便可食用。此外,我国多地还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大面积种植。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80cm。茎绿色或紫红色,分枝,无毛或上部微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上面常带紫色。叶柄无毛。和繁穗苋极相近,但本种苞片长为花被片的2倍,花被片顶端急尖或渐尖。
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皆可种植,且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在生育期间能忍受30cm的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干旱条件。pH值5.5-8.6的酸性和碱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良好。大部份各类的苋10月中下旬还能正常生长,只有遇到霜冻才停止生长。苋耐旱而不耐渍,苗期灌水保苗,中后期遇到20天以上干旱要灌水抗旱。遇雨后要结合培土进行清沟排渍,促使植株根系发达。
种子小,直径不足1mm,所以要精细整地,同时要施足底肥,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气温稳定在14℃时即可播种,3-5天可出苗,播期4-8月。播种方式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播种时将种子伴细土、细沙或火土灰同播,也可播净种子后盖一层薄细土。播种深度2-3cm为宜,用脚轻轻镇压。由于苋生长速度快,一般不必中耕除草。
花期7-8月,果期8-9月。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圆柱形,不分枝或分枝,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侧生穗较短,花簇在花序上排列极密。苞片及小苞片卵状钻形,为花被片长的2倍,绿色或紫红色,背部中脉隆起,成长凸尖。花被片矩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绿色或紫红色,有1深色中脉,成长凸尖。胞果近菱状卵形,环状横裂,绿色,上部带紫色,超出宿存花被。种子近球形,白色,边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