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薯:别名脚板薯_紫山药_云饼山药,为薯蓣目、薯蓣科、薯蓣属、薯蓣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太平洋热带岛屿以至非洲和美洲地区。我国南部多省区有引种栽培。1753年命名。经常食用,可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具有减肥、健美、降血压、利胆等作用。部分地区作“淮山药”入药味甘、性平。入脾、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止泻涩精,兼有补肾固精的功效,为补气益阴、涩精止泻的常用药。
块茎可作为蔬菜食用,不仅可蒸、煮后直接食用,还可用来制作多种菜肴、饮品、罐头、糕点及粥羹等。既是特种蔬菜,又是滋补品,补而不滞、不燥不热,可和多种食品搭配食用,能增进食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
缠绕草质藤本。野生的块茎多数为长圆柱形,栽培的变异大,有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扁圆形而重叠,或有各种分枝,通常圆锥形或球形的块茎外皮为褐色或紫黑色,断面白色带紫色,其余的外皮为淡灰黄色,断面白色,有时带黄色。茎右旋,无毛,基部有时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绿色或带紫红色,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顶端短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时为戟形,两耳钝,两面无毛。
喜温和充足阳光,属于高温短日照植物,生育期适温为20-30℃,10℃以上块茎萌芽。地上茎、叶不耐霜冻,温度降到10℃以下时,植株停止生长。参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块茎发芽适温为15℃以上,温度高发芽快。幼苗生长适温为15-20℃,块茎形成和膨大的适温为20-24℃,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参薯生长要求强光照,在光照弱的条件下,光合作用显著降低。
播种前选无病斑、无腐烂的块茎,按3×3cm纵切成块状,每块重量50-100克,带有顶芽,用草木灰蘸种,晒1-2h,然后放在室内晾2-3h,待切面愈合后播种。下种时块茎要离穴肥3cm左右,横放,芽朝同一个方向,然后覆土6-10cm,以利播种后出苗。在中国华北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定植,直接栽种的只要地表不冻,栽种越早越好,定植栽种前一定保证土壤底墒充足。定植栽种后不再浇水,以促进幼苗根系下扎。
花期11-1月,果期12至翌年1月。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倒卵形。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为倒卵状长圆形,较小而厚。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有时为三棱状倒心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