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果:别名沙叻,为棕榈目、棕榈科、蛇皮果属、棕榈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截止2009年,引进种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1895年命名。食用蛇皮果主要是吃里面的果肉,蛇皮果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很多,另外还有以铁和钙为主的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都是人体正常运转的必备物质,因此蛇皮果就成了可以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特色水果。蛇皮果果肉含对人体皮肤有益成分,印尼本地姑娘经常将它作为美容水果食用。。
东南亚著名水果,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其果肉是白中带黄色,咬下去是很爽脆的感觉,而肉质有些乾硬,略微有些酸涩。钾含量最高的水果之一,果胶含量也很丰富,对人脑十分有益,有“记忆之果”的美誉。
植株相对较小,常雌雄异株,植株丛生,短茎或无茎,有刺。叶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呈S形或镰刀状。果实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顶端具残留柱头,外果皮薄,被以覆瓦状反折的鳞片,鳞片顶尖光滑或呈刺状尖,中果皮薄,内果皮不明显;种子1-3粒,长圆形、球形或钝三棱形,肉质种皮厚,味酸或甜,胚乳均匀、坚硬,具有从顶端孔穴,深侵入的种皮,胚基生。
蛇皮果是地域性水果,对产地的光、温、水等需求具有专一性,如对温度要求较高。适温20-30℃。选择新造林地需要考虑海拔、水分和透光度。蛇皮果可种植于海拔300-600m的土地上。对水分要求较高,要求全年湿润。新造林分要求遮荫,因此可种植于现有林分下,对于林分的树种组成没有限制,针叶树和阔叶树都可以,但要求林冠层需要20%-30%的透光度。种植2-3年后可以承受全光照。
育苗方法有萌蘖条育苗和种子育苗两种。萌蘖条育苗即在母株萌发的多条萌蘖条中选择粗壮的萌蘖条,从顶部往下套进塑料容器,装上土壤或稻糠,经过2个月后待萌蘖条长出更多的根时将其切离,将其移植到竹编容器内继续培育。移植时将萌蘖条的叶片剪掉一半,用尼龙绳或竹蔑条捆紧,放在竹编容器后浇上稀泥,置于遮阳网下继续培育。
花序生于叶闻,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具有分枝,着生几个柔荑状圆柱形的分枝花序,总花序梗及分枝被包于宿存的佛焰苞内,雄花成对着生于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随着有毛的小苞片。雌花序分枝比雄花序的少,但较大。雌花成对着生或单生,比雄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