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椰:别名水椰子,为棕榈目、棕榈科、水椰属、棕榈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海南)、琉球群岛、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向南至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等热带地区。野生于热带海岸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1779年命名。有防海潮、围堤、绿化海口港湾和净化空气等用途。退潮之后,裸露出粗壮的匍匐状茎,及肥硕的叶鞘、枝干和根,纵横交错,显得十分苍劲。由于过度砍伐作盖房,和采摘果实食用,使天然群落受到极大影响。现已列为我国2及保护野生植物。IUCN列为易危。。
经济价值较高,嫩果可生食或糖渍。花序割取汁液可制糖、酿酒、制醋。叶片可盖屋,亦可编织篮子等用具。在国外有些土著居民用其嫩叶作卷烟纸。每当涨潮,树干、树根都被潮水淹没,形成壮观的“海上森林”,也很适合人工栽培观赏。
大型的具匍匐茎的丛生棕榈孑遗植物。根茎粗壮,匍匐状,丛生。叶羽状全裂,坚硬而粗,长4-7m,羽片多数,整齐排列,线状披针形,外向折叠,先端急尖,全缘,中脉突起,背面沿中脉的近基部处有纤维束状、丁字着生的膜质小鳞片。
适应性较狭窄,喜高温多雨、多海雾和沼泽的生境。分布区年均23-26℃,1月最冷14℃左右,年降水140-210cm。土壤为半碱性的沼泽土,pH6.8-8.0。能耐低盐,对海水高盐浓度敏感,不能忍耐纯海水浇灌。抗风浪,与红树林生长条件类似,常成在红树林缘、青梅林缘成片生长。人工培育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可将花盆置于有水的盆中,保持1/3浸于水中,除非水质变脏或变臭,否则无需管理。幼苗置于荫棚下,有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及增粗,提高抗风能力。
播种。选择未脱水但已萌发的果实育苗最易成活。水椰还具有“胎生”的现象。它的果实离开母体之前,种子已在果实内发芽,形成幼苗。果实离开母体后,会借助自身的重力下落,坠入泥沼之中,几小时后幼苗就能发育生根,长成一株幼树。如果落下的果实遇上潮水或山洪泻流,它就凭借果皮中的纤维飘浮于海水,一旦遇到合适的生活环境,便能定居下来。
花期7月。花序长1m或更长。雄花序葇荑状,着生于雌花序的侧边。雌花序头状(球状),顶生。果序球形,上有32-38个成熟心皮,果实由1心皮发育而成,核果状,褐色,发亮,倒卵球状,略压扁而具六棱,顶端圆,基部渐狭,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质具纤维,内果皮海绵状。种子近球形或阔卵球形,胚乳白色,均匀,中空,胚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