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别名交草苏丹,为禾本目、禾本科、高粱属、禾本系列农作物,原产于非洲苏丹高原,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均有广泛引种。1917年命名。我国1949年引进,南北各省均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可供牛、羊、猪、马等家畜放牧采食,无患膨胀病之虑。第1次放牧在拔节初期,第2次在孕穗期,第3次在抽穗期,第4次在霜前或霜后,至全部吃完。还可作为马、牛、羊、猪、兔及鱼类的优质青绿多汁青饲,喂鱼时,将鲜草粉碎后投喂。分蘖期长,分蘖数量多,生长迅速,再生能力好,1年可刈割2-3次。
产量高而稳定,草质好、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可用于调制干草,青贮、青饲或放牧,马、牛、羊都喜采食,也是养鱼的好饲料。由于干物质含量较低,只能作为饲料中的配合饲料原料。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5m。须根粗壮,秆较细,单生或自基部发出数至多秆而丛生。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或基部及鞘口具柔毛。叶舌硬膜质,棕褐色,顶端具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向先端渐狭而尖锐,中部以下逐渐收狭,上面晴绿色或嵌有紫褐色的斑块,背面淡绿色,中脉粗,在背面隆起,两面无毛。
春性发育型禾草,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地区生长最繁茂。播后5-6周,当出现5片叶子时,开始分集,生长速度增快,出苗后80-90天开始开花。在温度12-13℃时几乎停止生长,幼苗低于3-4℃时往往遭致冻伤,甚至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弱酸和轻度盐渍土壤能生长。在黑钙土,暗粟钙土上生长良好。株高50-70cm时可第1次刈割,以后每隔20-30天刈割1次。收割高度与再生能力有直接关系,一般留茬高度以7-8cm为宜。
选籽粒饱满、无病虫的种子,播前晒种1-2天,温水浸种6-8h,打破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4-6月,当表土10cm处地温达12-14℃即可开始春播。为保证整个夏季能持续生产青绿饲料,应采取分期播种,每期相隔20-25天,最后1期播种应在重霜前80-10天时进行。播种深度一般4-6cm,如表土过干,应加镇压以利出苗。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30℃,最低温度8-10℃,在适宜条件下,播后4-5天即可萌发,7-8天全苗。
花果期7-9月。圆锥花序狭长卵形至塔形,较疏松,主轴具棱,棱间具浅沟槽,分枝斜升,开展,细弱而弯曲,具小刺毛而微粗糙。无柄小穗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第-颖纸质,边缘内折,脉可达基部,脉间通常具横脉,第二颖背部圆凸。花柱2枚,柱头帚状。颖果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有柄小穗宿存,雄性或有时为中性,绿黄色至紫褐色。稃体透明膜质,无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