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别名浴香,为檀香目、檀香科、檀香属、其他系列农作物,原产于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特性植物,印度引种栽培最多,我国广东、台湾也有引种栽培。野生于23-35℃之间,降雨量60-160cm地区。1753年命名。植株每个部分的经济价值都很高。其木材品质的价格差异极大,长度60cm与150cm的材质,价钱相差近一倍。。
全身都是宝,被称为“黄金之树”。经济价值最高部分为檀香木材,心材是名贵的中药,并为雕刻工艺的珍贵材料。树根部、主干碎材可以提炼檀香醇精油,俗称“液体黄金”。被修剪下来的幼枝,是高档香制品原材料。
常绿小型乔木,株高10m左右。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稍肿大。叶椭圆状卵形,膜质,顶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约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细长。
根部忌积水,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早期苗木生长较快,易弯腰影响材质品质,必须采用人工扶持方法培育。种植时间安排在温度较低的4月底前完成。由于檀香怕积水,种植时,苗木培土后的高度要比整个台面高出10cm左右。栽后培土,浇足水即可。在秋、冬季移植,为了提高成活率,浇水后,用1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覆盖。保水、保温。
萌生枝扦插,5-10月均可扦插。其中以7-8月扦插更好。萌枝扦插后15天,在插条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30天左右从愈伤组织或插条基部长出1-3条粗根。此时移植较为适宜。移栽时把生根的插条移人种有寄主的营养袋。袋土要求疏松肥沃。移植后把袋苗放置半荫处或利用寄主遮荫,并注意喷水,一个月左右,小苗长定后,可搬到全阳光处或剪去遮盖的寄主,继续培育。
花期5-6月,果期7-9月。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2枚,微小,位于花序的基部,钻状披针形,早落。花梗有细条纹。花被管钟状,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雄蕊4枚,外伸。花盘裂片卵圆形,深红色。核果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顶端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