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荆子李:别名乌荆李,为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桃李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西部、欧洲。果梗下垂,果肉粘核,核小,微扁,近平滑。
拥有悠久的人工栽培历史,我国也有引种栽培。有黄果变种和绿色变种,优良品种可供生食。植株可作为欧洲李的嫁接砧木,和培育抗寒李之品种亲本。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蓝黑色。
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6m。老枝灰黑色,无毛,有时有刺。小枝紫褐色,被绒毛。冬芽单生或2个并生,卵圆形,紫红色,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鳞片边缘有细齿和疏睫毛,有时近无毛。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稀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钝锯齿,幼时齿尖带腺体,不久脱落,上面深绿色,幼时两面密被柔毛,以后上面无毛,下面色淡被柔毛。叶柄被柔毛,无腺体。托叶带形,先端急尖,边缘有腺体和睫毛,早落。
花常2朵簇生,稀3或1朵。花梗被柔毛,幼时较密。萼筒钟状,比萼片稍短。萼片长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钝或有短尖头,全缘或有浅疏齿,萼筒和萼片外面近无毛,内面被柔毛。花瓣白色,有不明显紫色脉纹,宽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有短爪,着生在萼筒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