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草:别名高燕麦_大蟹钓_银边草,为禾本目、禾本科、燕麦草属、禾本系列农作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世界各国引种栽培。1819年命名。我国20世纪50年代从俄罗斯、波兰等国引进,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栽培。作为牧草,可与马铃薯、豌豆、甘薯、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作物轮作。种植后的第2年产草量最高,第4年生长势明显减弱,如管理不好则将完全消失。刈割青饲用应在抽穗期,此时蛋白质含量高,产草量也较高。
优良的饲草及观赏植物,含粗蛋白质中等,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含量中等。放牧利用时,因其味略苦,适口性差,植株高大,茎细,叶量较多,宜收割后调制干草。调制干草可到开花期收割,能增加收获量。
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具4-5节,须根粗壮。秆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松弛,平滑无毛,短于或基部者长于节间。秆生叶舌膜质,顶端钝或平截。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较平滑。
能耐夏季炎热,也较耐寒。幼苗能耐-3℃的低温,这个温度成株仍能缓慢生长,-6℃则受害。开化和灌浆期遇高温则影响结实。抗旱性弱,需水量较其他谷类作物多。耐旱抗碱力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粘士或粘土及干涸的沼泽地,不适于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阴,在南方温暖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
南方可3月春播,也可9月秋播,北方则多为4月春播。用于短期草地以春播为主。单播播种量10-15kg/亩,青刈燕麦草可适当密植,播种量增加20-30%。一般采用条播,覆土深度3-4cm。燕麦草宜与豌豆、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燕麦草播种量占2/3-3/4。收种时应在穗的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可收种375-750kg/公顷,种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用新鲜种于播种,可提高保苗率。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4℃。
我国南方花期为6月,北方花期为7月。圆锥花序疏松,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有光泽,分枝簇生,直立,粗糙。外稃先端微2裂,1/3以上粗糙,2/3以下被稀疏柔毛,具7脉,第一小花雄性,仅具3枚雄蕊,花药黄色,长约4毫米,第一外稃基部的芒可为稃体的2倍,第二小花两性,花药长约4毫米,雌蕊顶端被毛,第二外稃先端的艺长1-2毫米。种子千粒重3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