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别名紫蕨_薇菜_水骨菜_高脚贯众_紫萁贯众,为紫萁目、紫萁科、紫萁属、其他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东南部)、越南、不丹、日本、朝鲜、印度。野生林下、山溪两侧和湿润的沟谷中。植株通常在4-5月份,采集20cm左右,顶部卷曲呈圆形或耳状、尚未展开伸直的嫩叶加工食用。嫩苗、幼叶柄上的绵毛可入药,味苦、微寒,可止血。根茎及叶柄残基有小毒,可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杀虫。
我国暖温带、亚热带最常见的可食用蕨类,茎叶鲜嫩、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是名贵的山珍野味,较少鲜食,以干制加工为主,也可盐渍。富含钾、钙、镁、磷、铁、锰、锌和铜等多种元素。2月24日生日花,花语:沉默。
植株高50-100cm。根状茎短粗,或成短树干状而稍弯。叶簇生,直立,禾秆色,幼时被密绒毛,不久脱落。叶片为三角广卵形,顶部一回羽状,其下为二回羽状。羽片3-5对,对生,长圆形,基部一对稍大。小羽片5-9对,对生或近对生,无柄,分离,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稍钝或急尖,向基部稍宽。叶脉两面明显,自中肋斜向上,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锯齿。叶为纸质,成长后光滑无毛,干后为棕绿色。孢子叶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光照强度和土壤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对温度的适应性广,温达8℃时即可开始萌发,15℃左右时叶的生长速度最快,高于20℃时生长开始缓慢,30℃以上生长停止。对水分的要求较严格,喜湿润,不耐干旱。4月中旬,选取叶片长5c、长出第三片叶片的小植株进行移栽,此时土壤须保持湿润,进行遮荫。4月或10月将根茎分成若干段,每段保持1-2个芽,并保持一定量的须根,栽入土中,浇水覆盖地膜。出苗后揭开地膜,除草、松土。3年后适时采收。
多采用根茎繁殖,早春或晚秋到野地挖取贯众的根状茎,在湿沙中暂贮保湿,当年4月或10月将根茎分成若干段,每段保持1-2个芽,并保持一定量的须根,栽入土中,可繁殖出苗。孢叶春夏间抽出,深棕色,成熟后枯死。9月中下旬当紫萁贯众的孢子叶由暗绿色转变为黄棕色时,选取长势健壮的植株,采取孢子叶,阴干后碾碎,筛出孢子囊,贮存在温度0-5℃的冰箱内。播种前用无菌水充分冲洗,展于无菌纸上,等孢子囊干后,自行开裂,弹出成熟的孢子。